必修二專題一測試

 二維碼 58
發(fā)表時間:2018-10-02 17:42

必修二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

檢測試題

(考試時間:40分鐘   總分 :100分)


班級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成績________


一、單項選擇題。(20題,每題3分,共60分)

  • 1.在我國古代,“社稷”是國家的代稱。其中,“社”指土地之神,“稷”指主管五谷之神。關于國家的這種理解,反映了我國古代(  )
  • A.非常重視祭祀  B.以農業(yè)為立國之本
  • C.農業(yè)與土地的關系  D.小農經濟的突出特點
  • 2.中國古代農業(yè)耕作方式演變趨勢是(   )

    A.刀耕火種—石器鋤耕—鐵犁牛耕     B.石器鋤耕—刀耕火種—鐵犁牛耕

    C.鐵犁牛耕—刀耕火種—石器鋤耕       D.石器鋤耕—鐵犁牛耕—刀耕火種

  • 3.剪紙是我國的民間藝術,觀察下列剪紙,它們形象地反映了(  )
  • A.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B.高度發(fā)達的商品經濟
  • C.領先世界的手工技術D.古代社會的和諧融洽
  • 4.以下項目中屬于中國傳統(tǒng)農業(yè)經濟特點的是(    )

    A.以家庭為基本的生產單位               B.主要采用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

    C.“男耕女織”的自然經濟               D.耕作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進步

    5.導致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(    )

    A諸侯國相繼承認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

    B.鐵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(fā)展

    C.封建的剝削方式逐步產生并發(fā)展    

    D.戰(zhàn)國時各國進行變法確定了封建土地所有

    6.中國最精美的手工業(yè)產品大多來自  (    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A、家庭手工業(yè)    B、民營手工業(yè)    C、私營手工業(yè)   D、官營手工業(yè)

    7.下列現(xiàn)象在紡織業(yè)中出現(xiàn)的先后順序是(    )

    ①用絲做衣料②私營紡織作坊興起③出現(xiàn)自由勞動力市場 ④棉花種植推廣到閩粵地區(qū)

    A.①②③④     B.①③②④       C.①②④③     D.①④③②

    8.關于我國古代冶金業(yè)的 表述,正確的是(    )

    ①早期銅器主要是生產工具         ②我國較早冶煉生鐵和塊煉鐵

    ③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    ④西漢時發(fā)明了水力鼓風冶鐵裝置

    A、①②             B 、③ ④       C、②③      D、①④

    9.唐代制瓷業(yè)已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,享有盛名的瓷窯很多,其中生產青瓷的是(    )

    A、越窯             B、邢窯       C、景德鎮(zhèn)    D、均窯

    10. 歷史圖片被稱為“凝固的歷史”,關于下列圖片信息解讀正確的是(  )

    A.圖一反映了西周時期青銅鑄造的高超工藝

    B.圖二可作為作為漢代絲織業(yè)高超工藝的實物證據(jù)

    C.圖三反映了東漢時期地方政府對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視

    D.圖四是西漢?;韬畎l(fā)行的五銖錢

    11. “城市”是當今人們所熟知的名詞。實際上,今天人們眼中的“城市”與古人眼中的“城市”并不完全相同。《說文》中載:“城,以盛民地?!薄笆校I賣之所也。”這表明,二者的主要區(qū)別是(  )

    A.政治經濟地位不同



    B.占地范圍與規(guī)模不同

    C.古今城市功能不同



    D.城市的繁榮程度不同

    12.會館形成于(    )

    A、宋朝         B、元朝         C、明朝           D、清朝

    13.北宋孟元老的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:“市井經紀之家……夜市直至三更盡,才五更又復開張。如耍鬧去處,通曉不絕。”“金銀彩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壯,門面廣闊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動即千萬,駭人聞見。”從中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有(    )

    ①東京是北宋時的一個大商業(yè)都會 ②東京的商品交易規(guī)模大③城市商業(yè)活動不再受時間上的限制 ④東京的夜市十分繁榮

    A.①②④      B.②③④    C.①②③④    D.①②③

    14.在一座古墓中發(fā)現(xiàn)了黑亮如漆的黑陶,潔白如雪的白瓷,聞名中外的粉彩和琺瑯彩

    這座墓葬的時間應不早于(    )

    A、魏晉     B、隋唐       C、宋代        D、清代

    15.明清時期統(tǒng)治者 實行“抑商”和“海禁”的根本目的是(    )

    A、維護封建統(tǒng)治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、限制工商業(yè)發(fā)展

    C、保護農耕經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D、防范“外夷”入侵

  • 16.“工匠各有專能,匠有常主,計日受值。有他故,則喚無主之匠代之,曰喚代。無主者黎明立橋以待?!边@段材料反映了明代絲織業(yè)中(  )
  • A.官營手工業(yè)規(guī)模不斷擴大     B.產生了雇傭勞動關系
  • C.私營手工業(yè)規(guī)模不斷擴大     D.機戶與工匠關系緊密
  • 17.漢初規(guī)定:商人不許穿絲綢衣服,不許持有武器,不許乘車騎馬,不許仕官為吏,不許購買土地。這反映漢初實行(  )
  • A.海禁政策  B.抑商政策     C.獎勵農耕政策  D.鹽鐵官營政策
  • 18.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開始實施于

    A.春秋時期    B.戰(zhàn)國時期    C.秦朝    D.漢朝

    19.下列有關重農抑商政策的表述,不正確的是(    )

    A、是自然經濟的產物            B、它的實行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

    C、有利于農業(yè)經濟的發(fā)展        D、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而被廢除

    20.清代直隸總督署院內的山墻上雕刻有一組《御題棉花圖》,由直隸總督方觀承主持繪制,通過16幅圖記錄棉花從植棉、管理到織紡、織染成布的全過程,乾隆皇帝親筆為每圖題寫七言絕句。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(  )

    A.棉紡織技術已經成熟




    B.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

    C.統(tǒng)治者重視勸課農桑



    D.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經濟作物

    二、材料解析題

  • 21.閱讀下列材料(22分)
  • 材料一 自春秋戰(zhàn)國至唐代,國家和政府設市于都邑之中,市處于城中特定位置,以墻垣圍住并與民居隔開。設有市師、肆師、質人等分掌市內各項事務?!短屏洹酚涊d:“凡市,以日午擊鼓三百聲,而眾以會;日入前七刻,擊鉦三百聲,而眾以散?!?/span>
  • 材料二    宋代的“市”:
  • “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,俱是鋪席買賣?!?/span>
  • 市井經紀之家……夜市直至三更盡,才五更又復開張。如耍鬧去處,通曉不絕……夜深方歸也。
  • ——《東京夢華錄》
  • 材料三   明清時期,在工商業(yè)發(fā)達地區(qū)和交通要沖,興起了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(yè)市鎮(zhèn),尤以江南地區(qū)為盛。這些市鎮(zhèn)商業(yè)繁榮,人口密集,有的多達數(shù)萬人。
  • ——范文瀾《中國通史》
  • 請回答:
  • 據(jù)材料一,概括春秋戰(zhàn)國至隋唐時期“市”的特點。(8分)





  • 據(jù)材料二,分析宋代的“市”與前代相比發(fā)生了哪些變化。(4分)




  • (3)據(jù)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,指出明清時期商業(yè)發(fā)展呈現(xiàn)出了哪些新特點。(10分)






  • 22.閱讀下列材料,回答問題。(18分)

    材料一  大戶張機為生,小戶趁織為活。每晨起,小戶數(shù)百人,嗷嗷相聚玄廟口,聽大戶呼織,日取分金為饕餮計。大戶一日之機不織則束手,小戶一日不就人織則腹枵,兩者相資為生久矣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蔣以化《西臺漫記》

    材料二 迨至嘉靖末,隆慶間……末富居多,本富益少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

    材料三 (明)除征收市鎮(zhèn)店肆門攤稅、市棧門攤稅外,在交通要地遍設關卡征稅,幾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關卡?!潭愑謽O苛重,例如,一船燈草、笤帚,只值一兩多銀子,而貨物稅和船稅卻要三四兩銀子,小商人只得棄船而逃,或焚貨而去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《華夏貨殖五千年》

    材料四   順治末年(1660年左右),清政府下令將北起山東,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里,并且將所有船只悉行燒毀,寸板不許下水。凡溪河莊(裝)柵,貨物不許越界。時刻了望,違者死無赦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《臺灣外記》

    請回答:

    (1)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經濟現(xiàn)象是什么?(2分)




    (2)材料二中“本”“末”各指什么?(4分)




    (3)根據(jù)材料三,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?(2分)具體表現(xiàn)在哪些方面?(4分)




    (4)根據(jù)材料四,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?分析其對資本主義萌芽發(fā)展的影響。(6分)






  • 必修二專題一參考答案:

  • 1-5    B A A D B     6-10   D C C A B
  • 11-15   C C C D A   16-20   B B B D C
  • 21.(1)由政府設置于城中;與居民區(qū)分開;經營位置、交易時間有限制;政府重視對市場的管理。
  • (2)打破坊市界限;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。
  • (3)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商業(yè)市鎮(zhèn)興起;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;貨幣經濟占主要地位;區(qū)域性商人群體出現(xiàn);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。
  • 22、(1)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(xiàn)。   (2)農、商      (3)重農抑商。表現(xiàn)設關卡,收重稅。    (4閉關鎖國。     影響: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(fā)展




玖玖爱在线视频精品79,久久久AV波多野一区二区,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福利,在线一区视频二区三区